?近年来,吉安县聚焦校园餐治理难点堵点,以变“温饱餐”为“幸福餐”为目标,创新构建“竞争择优、全链监管、家校共治”三位一体管理模式,着力破解配套企业动力不足、监管链条存在盲区、家校信息不对称等难题,探索出一条校园餐治理提质增效的新路径。
构建“赛马比拼”机制,激发市场活力。创新“片区轮换”配送模式。将全县37******学校划分为4大片区,通过公开招标遴选4家资质优、信誉好、实力强的配餐企业,建立“每月轮换、学期覆盖”配送机制。每家企业每学期至少完成1轮全片区配送,形成企业间“横向比较场”,倒逼企业提升服务水平。实施“多维量化”精准考核。组建由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师生家长代表构成的联合考核组,制定包含食材新鲜度、配送时效性、餐品满意度等12项精细化、可量化的考核指标。实行“月考期评”动态管理,每月进行一次过程性考核评分,每学期末进行综合性评价,考核结果与企业续签资格直接挂钩。强化“优胜劣汰”管理机制。设立“双80分”淘汰红线,对首次低于80分的企业给予1个月停餐整改窗口期,连续两学期综合评分低于80分的企业强制退出,取消后续配餐资格,形成“能者上、平者让、庸者下”的良性竞争生态。
优化“智慧监管”服务,筑牢安全防线。坚持源头管控,推行“县级统采+市场询价+******学校食堂食材统采全覆盖。建立由教体、市监、家委会组成的联合询价组,动态调整采购单价,制定荤菜75-120克、总量280-320克的刚性标准,确保营养摄入达标。坚持三级预警,依托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平台构建分级处置机制,视情况分别给予约谈、全县通报、取消评优评先等处罚。坚持立体督导,组建“32名专职督学+72名助理督学+10个专项检查组”的立体督导网络,将校园餐纳入日常巡查重点,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下发督办单,并持续跟踪落实问题整改。
深化“家校共治”体系,提升治理效能。着力构建制******委员会,制定家长参与配餐管理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,明确家长参与验收、陪餐、议膳、监资4项核心职责,实现家校监督的制度化嵌入。深化四维监督模式,实施“周验收、月陪餐、季评议、期审计”参与机制,家长每周随机抽检食材质量,每月参与试餐评价,每季度评议带量食谱,每学期核查专项资金,形成全流程监督链条。(县委改革办)